室外监控立杆基础、接地、手井、线圈施工方法及工艺
一、工程勘察
现场勘察就是了解现场情况,把所有需要记录的数据通过拍照、绘图等方式详细地记录下来,并编制成文档及图纸,在施工前需完成勘察工作。
二、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
施工现场必备的各种施工用具及计量仪器设备,检查各种设备的性能,保证满足施工要求。
组织施工组成员学习施工安全知识,准备安全防护用具。
一切准备工作结束后,开始展开施工。
三、 立杆基础施工
(1) 确定基础位置
立杆基础开挖时,首先根据前期勘察资料或借助纬度仪、GPS等仪器,落实点位具体位置,并根据施工图确定基础开挖具体位置。
(2) 基础尺寸参考
基础开挖需要根据立杆横臂(以L杆为例)确定立杆基础尺寸,必须满足设计图纸要求,如现场条件不满足时应保证立杆基础的体积和设计体积相等,基础规格可参考下表。
序号 |
立杆横臂 |
基础尺寸(参考)(米) |
1 |
4M |
1.2*1.2*1.5 |
2 |
6M |
1.2*1.2*1.8 |
3 |
8M |
1.5*1.5*1.8 |
4 |
10M |
1.8*1.8*2 |
5 |
12M |
2*2*2.5 |
若立杆防风等级高于8级、抗震等级高于5级或基础开挖处土质松的话,基础均需要加大。
(3)基础施工流程
基础浇筑完成后,必须要养护一段时间,对采用硅酸盐水泥、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,不得少于7天,养护期内温度确保零上5摄氏度及以上。对掺用缓凝外加剂、矿物掺和料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,不得少于14天,以确保混凝土能达到一定的安装强度。
-
基础的浇注、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GB50204-2015的要求。
立杆基础的开挖、浇筑流程,如下面所示:
1) 基础在开挖过程中需注意垂直、美观,一般土质情况下打两根角钢(一般情况1.5m)下去,做接地使用,如下图:
2) 打入角钢后(角钢末端预留30公分露出坑底泥土面),基础底部采用直径为:8MM的圆钢筋敷设一层尺寸为:20CM*20CM的钢筋网并浇筑上20公分厚混凝土,表面抹至水平状态,作为立杆基础的占底层,如下图:
3) 两根角钢,通过扁铁和地笼焊接,并将地笼固定,固定时需要注意地笼的相位,确保杆件横臂垂直车辆行驶方向,地笼的地脚螺杆从基础底部起每隔50CM横向于基础坑壁焊接一根角钢用于加固,保证基础的地笼和混凝土浇筑后有优良的一体性,如下图:
4) 地笼内引入PE管,固定住,并通往杆件配套的手井,如下图:
5) 在浇灌过程中,混凝土尽量对准地笼中间浇灌,以免地笼偏移,并保证浇灌过程中分三次震动,浇灌后立即使用水平仪测量地笼是否安装垂直, 浇灌后的基础效果图,如下图:
四、 接地施工
前端设备安装于室外,易遭到雷电打击;前端设备的电源一般在现场就近取用,易受雷电波影响产生高压和浪涌电流;如果没有必要的防雷、避雷措施,前端设备的运行将得不到保障,有可能导致摄像主机等设备短期内大量损坏,使系统瘫痪。为了前端设备能可靠、长久地运行,摄像机杆、前端机箱及相应设备须接地。
-
接地体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-2016
1)立杆采用整体接地;
2)设备机箱内设接地柱或接地排,将机箱内设备接地,并将接地柱或接地排与立杆接地极相连;
3)接地方式如下示意图所示:
在基坑底部打两根角钢(一般情况1.5m)下去,角钢与基础地笼用40×4mm扁钢焊接,保证立杆整体接地。扁钢焊接至立杆配套手井,预留接头。
从手井内扁钢接头处引接地线入设备箱接地柱或接地排。接地线使用软质铜绞线,其截面为10mm²以上。
确保接地电阻<4Ω,如测试未达标准,则采用扩大地网(增加接地角钢数量,直至接地电阻<4Ω)的方式,两个角钢之间距离3米,用扁钢焊接连接。
五、 手井施工
(1)手井施工方法
手井长宽高尺寸为0.6m×0.6m×0.4m,做手井的同时铺设好穿线管。
过夜基坑需加盖保护板,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。
手井施工方法如图:
混凝土手井
(2)手井施工工艺
混凝土井圈及混凝土井盖均为预制件,砌体使用砖块及普通硅酸盐水泥,手井内外壁采用水泥砂浆抹面,厚度20mm。
手井采用明挖法施工,整平、夯实基底,严格控制标高;施工完毕,基础分层回填夯实,手井底部应设有渗水孔。
手井盖可根据环境要求选配混凝土井盖或复合材料井盖。
六、 立杆安装施工
(1)立杆施工方法
立杆需在基础养护一段时间后进行,对采用硅酸盐水泥、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,不得少于7天,养护期内温度确保零上5摄氏度及以上。对掺用缓凝外加剂、矿物掺和料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,不得少于14天,以确保混凝土能达到一定的安装强度。吊装如下,以L杆为例:
《1》、在路面上先将立杆和横杆固定,如下图:
《2》. 在杆件内穿好铁丝,用于穿线缆,如下图:
《3》 在横杆顶端绑上绳索,吊装时调整杆件位置用,如下图:
《4》.吊杆过程,如下图:
《5》. 调整好杆件位置后,将杆件固定,如下图:
七、 线圈切割及线圈铺设施工
(1)线圈切割施工方法
地感线圈切割位置参考勘察资料现场布局图所示。
线圈切割的流程,如下面所示。
《1》、划线:按照施工图画上开槽尺寸线。
2、切槽:用开槽机按图施工,首先应当切割距路边最远的线圈槽和引线槽,这样避免导线的交叉和减少导线接头。
3、槽内清理:开槽后要对槽内进行清理,使槽内无硬渣,槽底平整,保持干燥,必须用空压机吹槽。
4、槽内下线:在路边手井中预留1.5米线圈线后再引至线圈环形槽边,在其中按顺时针紧绕圈,再将另一端引到路边手井中,从环形线圈到手井中的两线应相互绞合(每米大于20绞)平行,导线下槽后用钝物将其压实(不准用尖锐利器捣压,图中用砂轮滚),最后将导线抽头作序号。
5、填槽:先用冷浇法,使用环氧树脂使槽内数匝线圈互相粘合保证可靠性,稍等片刻,用热浇法把沥清混合物填入槽内,浇注时要注意沥清温度不能过高(一般80℃左右),并且要灌实不能有气泡,以免影响电参数。
6、结束:在沥青未完全凝固定型之前,将溢出槽外的沥青铲清。
线圈和馈线连接点应该位于手井内,并采用焊接方式或紧压方式进行连接,焊接方式将焊接头彼此至少错开20cm,紧压连接用铜或铝套管套在被连接的线缆上,再用压接钳或压接模具压紧套管使芯线保持连接。连接完成后用绝缘胶带、防水胶带紧裹数匝,并在表面涂上环氧树脂固化,馈线的屏蔽套必须可靠接大地。布设的每根馈线都两头做好标记。